阿帕比 全民数字阅读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邵波:数字图书馆创新实践的反思 ——2014中国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主题报告

背景:2014年5月21日,由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管理中心、江苏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和方正IT旗下的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正阿帕比”)联合主办的“2014中国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南京隆重召开。江苏省高校图工委副秘书长、JALIS管理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邵波做主题报告。
     
        以下是详细内容:
        邵波:在座的各位朋友,各位图书馆的同仁,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方正阿帕比公司合办,提供这么一个图书馆朋友交流的平台。现在数字图书馆假如说以高校为例来讲,CALIS已经有15年了,这个15年下来,我们现在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处在一个变革时期,或者说也是一个停下来反思的阶段。我想这个过程很多人认为做图书馆怎么了,我感觉这种停顿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让我们在后续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间走得更加稳定。
        今天讲的内容讲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在做相关数字图书馆实践的一个反思的问题,第二个规划上面我们怎么思考,或者我们已经做了哪些基本的设想,或者说我们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应用,在这里,借这个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今天来的都是图书馆的专家,人数非常多,也给我们把把脉。
        背景都是老生常谈的,不管是大数据还是什么样的状况,我们的背景确实面临着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实际上来讲,我们越来越多的电子资源和我们相对的资本资源的本利,这是一个很大的差别。对于这种复杂性的问题不是一家两家可做的,应该说对整个图书馆行业中间相互协作的问题。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在线服务应该远超现场服务的,这确实是一个内容。
我们为什么不再依赖图书馆?本身就是想要把用户到图书馆来,不是告诉某位教师说,这个资源被图书馆买了,这个肯定是不行的。我们说知识发现应该说在国内非常的红火,这也是我们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
        当然,现在数字化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性。传统的还在图书馆做大量的数据库的培训,或者去做很多的用户的介绍,实际上我们一定程度上有很多的东西需要改取。我们发现我们做的很多报告没有人来听了。
        背景也提到了智慧图书馆,最早的智慧图书馆2003年就提出来了,起作用的还是由智慧地球到智慧城市,很多校园也在做智慧校园,怎么样做智慧图书馆?这是我们在创新实践中间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或多或少还在这方面做一些应用的时间。
        智慧城市受政府的影响非常大,假如用IBM的材料来讲,我们应该看到中间有很多的理念方法是值得我们图书馆更好的去做好它的。它提出来的理念有政府的行为,可靠性的理念,无疑它理念的技术构架是非常先进的。无论是数据上的还是外面的,只要能为图书馆做好进一步服务的,我们都应该把相关的理念技术方法研究进来。智慧城市的智能分析。我们现在做到一个什么程度呢?这个和我们想达到的目标有什么差别。这是一个智慧城市的问题。
        我们知道现在也是非常的热,我们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问题,我们都认为它只是针对知本为主体的,难以满足我们现在的需求,对这方面的尝试也越来越多。这个形式来讲,我们看到国外给我们的压力非常大。我们是直接拿来去用?还是我们也可以做很多的工作?在这个中间有一大块是我们自己的,或者说我是更加本地化,我们可以把这个工具做得很好。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呢?我们先以我们学校图书馆的情况也是一种服务实践,反思一下。先是用最快的速度介绍一下。
我们新馆开了以后,我们2012年做了一个创新的实践,我们做了五项,分别就是资源的发现,移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电子终端,以及下一阶段的OPAC的服务,还有学科服务。2012年到现在正好两年,这两年来讲,创新的服务怎么样?我认为两年还是值得反思的。到底成效怎么样?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就讲资源发现,老早在提的时候,发现系统应该说对于外围的体系都是国内高校三大体系,我们当时在做的时候也是考虑什么情况?能不能和外围结合?根据我的考虑,切入本地化的服务。我们应该来讲,资源发现起码有一点,我个人的想法也就是说能不能借用我们自己参与,起码让它的价格会下降20、30%,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我介入了以后我的作用是什么。本地是什么样的形式,这个不去考虑它了。
       我们做了一个移动互动平台,这个可以说是国内第一款,图书馆做的互动平台,我们给它起名字叫PAD+。这个应用的功能很多,我们原来想把这个服务更多的让它到别的地方去,图书馆不放。校园里起码把服务推送出去了。我们在这个中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和其它图书馆联动,联动以后,我通过二维码的拍摄可以随时随地获得相应的图书,这是我们的一个想法。包括现在的手机PAD的互动,2014年这种产品也增多起来了,依靠二维码快速的来看图书,我想一个问题,我们做的是系统,我没有资源,我是不是连资源一起做掉?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假如说资源我也可以去做,恐怕数据库就很大。我们到底能满足多大的面呢?这个功能上的扩展,在技术上是可以更多的,但是我们应该怎么来做?我们碰到的问题都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更多的是客观环境的问题。
        Mobi+移动图书馆。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实际上完善了移动图书馆。我们当时的理念来说,应该有三个部分组成的,有图书馆的网络服务,加上及时通讯,包括集成微信,然后加上PAD,然后构成一个完整的移动图书馆。
        在我的这个系统中间我是一个计算机的系统,我不是资源。现在来讲,数据库上来很容易做,它是可以把系统和内容很好的整合。我们在做一些范在的服务,做一些技术创新。我拿来以后可以做更多的东西,我想做什么东西就做什么东西。到书店可以拍一下这本书,我就知道下面我买还是到图书馆借,还是推荐购买,这样是可以联动起来。
        我们尝试的做了一个学科平台。既然国外的东西应用,国内能不能做一个形式?这也就是我们考虑的一个学科服务,或者说更加适应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更多的把更多的相关的信息进行汇聚。
通过自己学校已经购买的电子资源中间,把电子资源的这些信息向这个平台汇聚。通过这个汇聚以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服务,可以为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更加专业的服务,而不是单一的提供资源,我告诉你在哪里。或者说不是一个简单的连接,你到这里上可以连到那里去看到内容,这是我们的一个尝试。
        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更加的把课程,或者相关的互动问答介入上去,使得这个平台可以有更多的共性,或者说更加适合图书馆的体系。我认为任何的系统应该是一个人机系统。我们现在很多的系统运用了以后,这个系统运行了,它就和馆员没有任何关系。大量资源的服务在实体体系中心是针对用户,实际和图书馆没有什么关系。我们想实现的方向馆员是在后面工作的,而不是在前端的,加入系统和你没有关系了,你在后台做什么?这些数字资源的管理方法和你们什么关系呢?
       我们往往会讲创新的问题,我们的馆员在哪些上面做进一步的发展?这是值得进一步考虑的问题。我们现在现有的体系可以做什么?这个也是作为一个重要项目来做的。做用户需求是这样几个需求,通过这五个需求,我们想能不能在已有的OPAC的基础上做服务,并且和互联网结合的更加紧密,用户需求在这个方面的应用。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功能,自动识别,配送,完全可以看到所有书的内容,看到用户喜欢看这本书的时候他关联的相关的数据,或者说我可以看到外面的书评,这个东西我可以扩展的更加到位。
        讲完了前面具体的个案的应用,2014年,一个构架的JALIS新的规划。构架怎么样进行呢?根据前面所做的工作,这个既然是研讨会,也不一定就是最终的东西,只是我们提出来交流应该是什么样的。江苏的JALIS高校应用是构架了一个云服务平台,因为我们越来越多的东西都是云服务,在这个环境下作为一个区域级的东西来讲,应该做什么样的工作?我们应该怎么样配置?原则上面来讲,应该完成这四项工作。省内的高校用户可以通过统一的运行中心完成它应该完成的工作。系统的平台构架首先是JALIS,移动服务应该是一个必然的进程。
        现在作为业务的应用层,主要还是CALIS,还有相对的应用,图书,原来的兼容,原来的传统管理体系,更重要的是电子资源的管理,以及我们图书馆可以有我们相关的工具,有哪些。更重要的就是下面三个层面,或者说把这个基础打造实。比如说我们MAX数据的讨论,国内这方面的常识非常的多,实际上来讲,作为一个省级平台,我们现在建立的模式是这样,既然是人,应该是多层次的能提供的一个服务,这是一个模式。
        核心的平台实际上就是一个底层的数据中心,可以是本地的云服务,也可以是外部数据的接口,这个接口应该合理的理顺。来自于CALIS的部分能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分类,这样可以提供聚焦好的服务。平台的两大服务还是一样的应该是资源和服务,我们说整个使用哪些云,在这个中间,部分的云是自己的,我们该做云的部分是哪一部分,有些不是我们能做的,有些是我们能做的,我们要确定我们能做的东西必须要把它做好,而不是说统统交给不该数据上做的事交给数据上做,这是不对的,应该说是一个共同协调协作的问题。还有学科服务员,大家想做的一定要把它做好。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能不能共同来做。
        我们现在在构架规划的时候,应该说有一个规划小组,我们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还有南京工业大学,我们已经做了两年了,这个基础工作的前期成果能不能转化为推出来的应用,或者说被图书馆所使用,我们还在检验。还有资源管理的云,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工作做好,或者说我们这样的想法能不能成为一个符合实际的应用的东西,这里面我还是要经过相应的论证,这也不妨碍现在针对这个问题展开大量的前期的尝试,创新实践。
        我们还是要强调的,移动图书馆不是一个终点,更多的是我们能不能通过移动的门户把相关的集成的更好,不是一个简单的通过手机的或者多种终端的形式看到。
        所以把这个东西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希望大家对我们这个工具有所指正。谢谢大家。